兩家鋰礦龍頭接連出現大筆預虧,使得於底部靜待反轉的鋰電板塊氣氛更顯“愁雲慘淡”。
公告顯示,天齊鋰業(09696)預計2024年全年淨虧損將達到71億元至82億元之間,虧損幅度大概率將超過上年同期72.97億元的淨利潤;贛鋒鋰業(01772)也遭遇上市以來首虧,預計24年淨虧損將達14億-21億元。
而從鋰電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已披露的年報預告來看,受到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行拖累,不僅鋰礦“雙雄”業績失速,在正極、負極、電解液乃至隔膜等材料領域相關廠商業績表現也普遍承壓。
上游龍頭雙雙鉅虧,鋰電板塊業績表現分化
縱觀鋰電產業鏈各細分領域的業績預告,一眾企業業績出現明顯分化,既有公司盈利能力顯著下降,也有公司實現逆風增長。
在上游鋰礦資源及鋰化合物生產領域,除了兩家龍頭之外,盛新鋰能(002240.SZ) +0.100 (+0.743%) 預計2024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5.5億元—6.9億元,同比下降178.32%—198.26%;
受鋰雲母提鋰生產成本較高影響,2023年虧損近4億元的江特電機(002176.SZ) +0.470 (+6.258%)
2024年仍然未能扭虧,預計2024年虧損2.36億元至2.85億元;
擁有國內唯一在產的大型鋰輝石礦山的融捷股份(002192.SZ) +0.280 (+0.881%) 雖未虧損,但業績同比出現下滑,公司預計2024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億元—2.3億元,同比下降39.53%—50.04%。
此外,也有少數鋰企實現淨利潤增長,例如雅化集團(002497.SZ) -0.020 (-0.158%) 預計202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億元—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6.26%—720.6%。公司方面稱,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鋰鹽產品銷量大幅增加。
正極和電解液廠商大多也沒能逃脱碳酸鋰行情低迷的影響。正極材料龍頭當升科技(300073.SZ) +1.440 (+3.323%)
24年預計歸母淨利潤為4.50億元至5.20億元,同比下降76.61%至72.98%;天賜材料(002709.SZ) +0.500 (+2.596%) 預計歸母淨利潤為4.40億元至5.20億元,同比下降76.73%至72.50%。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2024年負極材料價格依舊呈現下滑趨勢並在低位徘徊,負極材料廠商中科電氣(300035.SZ) +0.180 (+1.193%) 卻有望實現歸母淨利潤高增,預計202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88億-3.25億元、增長590%-680%,主要得益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產銷量較上年顯著增長,且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強化了盈利能力。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24年中科電氣旗下的中科星城取代了璞泰來旗下的江西紫宸,進入負極材料領域前三。
此外,道氏技術(300409.SZ) +0.700 (+4.605%)
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扭虧為盈,其旗下公司廣東佳納已進入中國2024年三元前驅體前六行列。報告期內,公司三元前驅體和陰極銅出貨量同比有所提升,且海外市場出貨量佔比增長,出口業務收入持續增加。
而除了盈利指標顯著下滑以外,大規模減值恐將成為影響一眾鋰電板塊上市公司業績的另一項潛在風險。一方面,行業競爭的加劇將加速低端落後產能的淘汰,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併購的鋰電資產若業績不達標,也可能出現較大減值。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發佈了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已有中化國際、深圳新星、江特電機等多家企業計劃進行減值,其中部分公司減值金額達到10億元。
鋰價持續尋底,行業停產“挺價”?
縱觀2024年鋰價走勢,儘管並未如23年那般出現價格“大跳水”,但在供過於求的基本面下,碳酸鋰的價格依然走向了新低。根據鑫欏鋰電數據,碳酸鋰全年均價約為9.1萬元/噸,較2023年的均價下跌約65%。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細分來看,3—5月短暫的供需錯配讓碳酸鋰的價格達到了年內高點,年底的海外礦山減產和下游需求超預期也支撐鋰價有過小幅反彈,但受到供需雙弱和新增產能累庫的影響,全年價格中樞仍然整體趨於下行。
需求端來看,隨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攀升,2024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持續增長。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佈的數據,2024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548.4GWh,累計同比增長41.5%。
但美國、加拿大等多國宣佈就中國動力鋰電池加徵關税,將對中國鋰電池出口產生不利影響。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佈的關税加徵細則,去年9月起,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動力電池將被徵收25%的關税,較此前7.5%的税率大幅提高。2026年起,包括儲能電池在內的非車用鋰電池的關税税率也將從7.5%提高到25%。
而在供給端,由於全年鋰價磨底,全年碳酸鋰產量增速有所放緩,多個項目出現減產、停產,行業出清趨勢愈發明確。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本輪鋰價下行週期至今,已有八座澳礦宣佈減停產,其中24年下半年有七座澳礦密集宣佈減停產。
近期,天齊鋰業也發佈了關於終止投資建設第二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鉀項目的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該項目前期相關投入累計約14.12億元人民幣,本次項目終止預計將減少天齊鋰業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約5.01億元。
從以往週期來看,上游礦產的減停產往往是鋰價止跌的重要風向標,行業供給下降或將使得後續成本重心抬升,鋰價逐漸企穩。生意社分析稱,階段性的供需變化會造成短期行情的反覆,碳酸鋰短期內在成本線附近磨底震盪,預計2025年碳酸鋰難改過剩格局,但整體供需狀況有所改善。
押注海外礦產,中企非洲“尋鋰”提速
近年來,中國企業紛紛在非洲出手佈局鋰礦資源,有望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的資源稟賦與可持續發展潛力。
資料顯示,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鋰輝石礦牀,是全球主要的鋰資源供給方;鹽湖滷水鋰資源主要分佈於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中國及美國等國;非洲鋰資源主要分佈在剛果(金)、馬裏、津巴布韋、加納和納米比亞五個國家,已探明鋰總儲量494萬噸(金屬量),其中不乏Manono鋰礦、Goulamina鋰礦和Arcadia鋰礦等世界級的鋰礦資源項目。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早在2021年,寧德時代參股公司天華時代(與天華新能合資)就出資2.4億美元收購了剛果(金)Manono鋰礦項目24%股權。Manono項目礦石儲量1.317億噸,摺合碳酸鋰當量(LCE)為536萬噸,是當時全球第三大鋰礦項目。
2024年12月,贛鋒鋰業宣佈旗下馬裏Goulamina鋰輝石項目一期正式投產。該項目是非洲最大的鋰礦之一,目前已勘探的礦石資源總量約為2.11億噸,對應鋰資源總量約合714萬噸LCE,平均氧化鋰品位1.37%。據贛鋒鋰業披露,Goulamina鋰輝石項目一期規劃年產能50.6萬噸鋰精礦,項目二期年產能將計劃擴建到100萬噸鋰精礦。
雅化集團位於津巴布韋的卡瑪蒂維鋰礦項目二期也在2024年全線投產。據瞭解,卡瑪蒂維項目一二期將實現年處理鋰礦石230萬噸,年產出鋰精礦35萬噸。
此外,海南礦業(601969.SH) +0.030 (+0.448%) 、盛新鋰能、中礦資源(002738.SZ) -0.410 (-1.174%) 等中資企業也均在非洲多國投資鋰礦項目。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但鋰資源尤其是鋰輝石、鋰雲母等高度依賴進口。業內人士指出,非洲鋰礦資源儲量豐富且開發潛力巨大,若能克服電力、政治及環境等挑戰,有望使得中國鋰電行業降低對傳統供應地的依賴,增強供應鏈韌性。
展望後市,多家投資機構認為鋰電板塊有望企穩回升。中信建投研報指出,鋰電行業預計將在2025年二季度迎來三年來第一次供需形勢的扭轉;東興證券也指出,在需求端增長仍具韌性背景下,板塊景氣度已走過最差的時刻且有望持續轉暖,對於基本面的悲觀預期已逐步緩釋,當前時點板塊業績已企穩且兼具彈性,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總體來看,如贛鋒鋰業等低估值優質龍頭已具備價值修復的契機,儲備資源的逐步兑現也有望帶動上游企業業績復甦,建議關注存在邊際改善預期的材料環節頭部企業及具備優質產能的頭部廠商。
(A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