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港通讯> 美国对中国大幅加徵关税,市场预期中国当局会以人民币贬值应对。不过,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管涛认为,美国极限施压的尽头未必是人民币贬值,反倒可能成为人民币的拐点。
管涛强调,外汇市场对於超预期的重大风险事件重新定价,引发近期人民币快速回调,但特朗普贸易政策激进且善变,正在伤害美元国际信誉,投资者或加速逃离美元资产。另外,若美国经济「硬着陆」,美国联储局势必大幅减息,美元可能趋势性走弱,这或将意味人民币的拐点来临。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存在「跷跷板效应」,只要美元大幅走弱,人民币对美元就有可能升值。若人民币升值,或引起企业和居民减持外汇资产。
管涛指,中美关税冲突进展至此,且中国已明确表示不跟了,下一步中美很可能重启经贸磋商。如果中美由对抗转入对话模式,将缓解市场恐慌情绪,利好人民币汇率,但不必过於担心人民币升值,因为在美元弱势情况下,人民币属於被动升值。
管涛指,为应对美汇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可能的调整,一方面,除了继续支持和鼓励境内企业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外,还要引导其外币计价结算币种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要引导境内企业改变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式,强化风险中性意识。因为从多边汇率、实际汇率的角度讲,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虽不一定影响出口竞争力,但鉴於中国企业外币结算中美元占比仍高达9成,故仍须警惕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可能造成的财务冲击。 (ST)
#管涛 #人民币 #关税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汇港资讯